“人民卫士”去北京
中国国内太阳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也表示,进口创历史新高的水平,已严重挤压中国国内多晶矽产业,导致中国国内多晶矽停产及减产。
沈丹阳表示,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通过自身努力不断降低成本,顺应了推广使用绿色能源的世界潮流,也给世界各国消费者带来了实际利益。目前,中美在新能源产业领域互有需求,互利合作。
45天后,美方将出台损害初裁。中国政府严重关切此案。对于最后的结果,他预测过程将会持续很长时间,最终结果可能不了了之。美国从国内政治角度出发作出这项决定,是把中国光伏企业当成了替罪羊。按照程序,在8日立案当天召开听证会上,如果没有反对,就会当天做出损害裁定。
全球光伏的需求市场占有率方面,大致是美国10%、欧洲80%、国内10%。侯文涛分析,德国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在美国有一些工厂,为了开拓其在美市场,联合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CASM)发起双反,意在打压竞争对手。也因为上述趋势,使得单晶N型产品备受瞩目,因其相对主流的P型没有电力流失的问题,而且转换效率一般可以突破20%以上,成为目前两岸业者积极投入研究及研发的领域之一,硅片端包括台湾中美硅晶、友达M.Setek均已生产及供货,大陆包括阳光能源、卡姆丹特等。
市场对太阳能电池产品的转换效率,从2011年初的16.2%一路到第4季已达16.8%,预估2012年从17%起跳,不符合转换效率的产品,第4季已经面临加大打折幅度出清的现象,显见效率无法跟得上市场要求,让业者因亏损的幅度相对大,而面临出场的压力此外,工信部推进多晶硅行业整合的动作也在提速,首批多晶硅准入企业名单即将公布,这对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也是一大福音。对于困境中的中国光伏业来说,来自国内政策面的暖风,或许能给他们带来过冬的寒衣。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也是可再生能源补贴的资金来源)也有望从此前的4厘/千瓦时提升至8厘/千瓦时。
不仅小企业日子难过,行业龙头企业的日子也不舒心。据市场调研机构IMS光伏部门高级研究主任阿什夏尔马预计,2011年,在一些扶持政策推动下,中国的光伏安装量可能会达到2.5GW。
此前9月份,工信部发布《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也对多晶硅行业提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及扶优扶强等指导思想。根据方案,电价附加有望上调至8厘/度,在目前4厘/千瓦时的标准上增加一倍。如果每度电电费附加为一分钱,那么到2020年累计可收五千亿人民币,只要光伏发电能分到一千亿,这一千亿补贴大概可以支撑一亿千瓦的太阳能发电。今年4月份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下滑,到上周,国际市场多晶硅现货价格已经跌破30美元/公斤大关。
多晶硅企业集团陷入困顿,行业亟须整合。为进一步推动光伏发电的发展,上述权威人士还透露,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附加目前已形成方案,未来将视CPI变化情况择机而出。媒体报道称,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有望大幅提升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从此前的900万千瓦提升至1500万千瓦)。2010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只有90万千瓦。
多晶硅企业奄奄一息整合将注入强心剂同时,国家对光伏业中的多晶硅行业的整合力度,也在明显提速。正是这一快速增长的势头,促使相关部门大幅提升了十二五规划的装机容量。
前不久,工信部牵头,组织多个部门到四川举行了多晶硅企业座谈,主要谈的就是行业整合问题,希望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如今,国内光伏业的愿望有望变成现实,权威人士称,《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即将出台,相比此前的意见稿,即将出台的《规划》有望将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上调至1500万千瓦。
国外市场山穷水尽国内市场柳暗花明两头在外一直是中国光伏业的最大软肋,超过9成的中国光伏产品依赖海外市场消化,而欧洲光伏市场的萎缩,正在让中国光伏业遭遇最为严峻的考验。据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义春介绍,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大多已经陷入停产、减产状态。大幅提升装机容量和补贴,意味着光伏业期盼已久的国内市场启动将获重大突破。今年初,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拉开了多晶硅行业整合的序幕。而我国多晶硅企业中,除了一些龙头企业能将成本做到30美元/公斤下方之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在50美元/公斤左右,这也意味着我国50多家多晶硅生产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亏本生产。光伏发电目前还离不开政策的补贴。
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乐山电力等公司相关负责人都一直期盼国内市场能真正启动,为中国光伏制造业找到新的绿洲。中国光伏装机量大扩容,对我国光伏业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好。
这一补贴力度明显偏小。一位参与座谈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些大企业虽然没有停产,但很多都已经停了几条生产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2010年大概收入120个亿用来对可再生能源进行补贴
多晶硅企业集团陷入困顿,行业亟须整合。此前9月份,工信部发布《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也对多晶硅行业提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及扶优扶强等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推动光伏发电的发展,上述权威人士还透露,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附加目前已形成方案,未来将视CPI变化情况择机而出。这些大企业虽然没有停产,但很多都已经停了几条生产线。
对于困境中的中国光伏业来说,来自国内政策面的暖风,或许能给他们带来过冬的寒衣。大幅提升装机容量和补贴,意味着光伏业期盼已久的国内市场启动将获重大突破。
2010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只有90万千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2010年大概收入120个亿用来对可再生能源进行补贴。
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乐山电力等公司相关负责人都一直期盼国内市场能真正启动,为中国光伏制造业找到新的绿洲。据市场调研机构IMS光伏部门高级研究主任阿什夏尔马预计,2011年,在一些扶持政策推动下,中国的光伏安装量可能会达到2.5GW。
这一补贴力度明显偏小。今年4月份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下滑,到上周,国际市场多晶硅现货价格已经跌破30美元/公斤大关。媒体报道称,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有望大幅提升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从此前的900万千瓦提升至1500万千瓦)。不仅小企业日子难过,行业龙头企业的日子也不舒心。
今年初,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拉开了多晶硅行业整合的序幕。而我国多晶硅企业中,除了一些龙头企业能将成本做到30美元/公斤下方之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在50美元/公斤左右,这也意味着我国50多家多晶硅生产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亏本生产。
据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义春介绍,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大多已经陷入停产、减产状态。根据方案,电价附加有望上调至8厘/度,在目前4厘/千瓦时的标准上增加一倍。
光伏发电目前还离不开政策的补贴。中国光伏装机量大扩容,对我国光伏业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好。
评论列表